注:
第五十二章知本
本义: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通述: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起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它便是自然之道,如果能更接近自然之道这一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没有偏离自然之道,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
而人们要想认识和接近自然之道,就要堵塞偏私的孔穴,闭起虚妄的门径,就可以认识一自然之德,并将它变成天然道德来实行,当天然道德行于世间时,终身都会无劳无忧。如果打开偏私虚妄的孔穴,认识就会偏离自然之道,这样产生的社会道德,就会违背天然道德,从而增添纷杂事端,终身都不可救治。
能察觉事物细微的区别,叫做“明”;能够以认知到事物自身的曲直变化,叫做“强”。能够明白事物的曲直变化,借助于智慧的光芒,能够在内心分清天然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区别,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叫做“袭常”
释义:
始:本始,
母:根源,
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
勤:劳作。
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偏私虚妄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强:强健,自强不息。
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图引:
本文的核心,是用“知本”来纠偏。
当时,各种社会道德学说纷起,各家都可以举出万千事例,来证实自己的理论是宇宙真理,仿佛天地运行,万物生存,都是这一学说的的体现,那么,依据这一学说制定的社会道德,仿佛便是天经地义的存在,需要人们来遵从。
但作者指说,只有自然之道,才是天地万物的起始,所以,不要把子(社会道德)当成万物的起始来看,世界上的种种学说理论,都像是从某一个方面继承了部分自然之道的孩子一样,只是从不一个点去解释自然之道,但他们都无法体现自然之道的全貌。如果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加入了自身的偏私虚妄之念,那么,这种学说或社会道德,将会成为祸乱的根源,带来无尽的灾难。
作者最后指出,因此,每个人都要仔细分辨各种学说和社会道德中的细微之处,它们往往是真假相杂,更要能认知到事物的曲直变化,用自身的智慧之光来分辨哪些是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哪些是相符合的,不以子为母。这样才不会给自己的带来灾难。
当时百家争鸣,很多人凡是信了某人的学说思想,或某一派的社会道德体系,便会将其奉为至高无上的宇宙真理,盲目迷信,本章针对这一现象的两方面来说,一方面,告诫那些学术思想权威和统治者,不要将自身的偏私虚妄之念参杂到对自然之道的认知中去,如果参杂进去,所产生的学说或社会道德,都将会是祸乱根源。另一方面,告诫所有的人,要学会独立思考,分辨学说思想或社会道德中违背自然规律或人性规律的内容。不要被真假参半的那些学说思想所误导。很多学说思想,都是伪真理,而分辨方法便是,知本而明,这个本,便是可以反映自然之道的那些天然道德。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道德经》注解版--第五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