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121)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061

  【原文】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①清穆,六卿②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③,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若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①端拱,端坐拱手。

  ②六卿,明时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都设有尚书,称之为六卿。

  ③五官,耳目鼻口心。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两手及口耳目;一是视、听、嗅、味、触的五种功能官器。

  【译文】

  有人问:“心要追求外物,该怎么办?”

  阳明先生回答说:“君主端身拱手,清静肃穆,六卿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大治。心统摄五官,也应该这样。如果眼睛要看东西,心就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追求美声。这将像是君主要选拔官员时,就自己去坐在吏部的位置上;要调动军队时,就自己去坐到兵部的位置上。这样的话,岂只是失却了君主的体统,连六卿也都不能顺利行使各自的职能。

  【解析】

  首先要理解“逐物”这两个字,心不能“逐物”,心只能以天理为主,而天理是寂然不动的。这个该如何理解,人的视听言动,坐止起息,无时无刻不是在动啊!心要守着一个静的东西来应付变动不居的世界,该怎么解释呢?

  举例子吧,大家常见的门,我指的是那种围绕一个轴为中心开合的门,门在起作用时,也就是在开开合合时,门是要动的,但是有一个地方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而这个不动的地方,却是这个门动的时候所围绕的中心,不用说大家也想到了我说的是什么地方了,是门轴。再也没有比这个例子能更形象地解释心的不动和应付变动不休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的了。门在开合时,越是靠近中心点的地方,越是静止不动。而门的其他部分还必须以这个不动的点为中心运动才行。

  门的开合原理给予人的启示就是,“天理”这个东西,无论你是否是在顺应它,它都是静静的待在那里的。这种表述是不是有点耳熟,是的,唯物主义的特征就是客观规律无论人承认与否,它都是客观存在的。阳明只是在这里稍微加了一点东西,他认为客观存在的天理成为人心的主宰时,天理才发散出了璀璨夺目且生机勃勃的光辉,否则那一片客观存在的死寂于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稍微加的一点东西,竟然成了一个亘古争论不休的两大哲学流派的分野,真悲催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人身五官和心的关系,就像门和门轴的关系,如果说一个门的开合要依靠门轴的移动才能实现。那只能说这个门已经坏了,因为他的轴心已经不牢固了。人心通过指挥五官和世界产生交流和联系,这个主次关系就是心为君,五官为臣,而心的主宰是天理,只有在顺应天理时才是在致良知。如果人弄颠倒了这次序,昭昭之天罚不在眼前,就在将来,终归是逃不掉的。这不是在讲因果报应的迷信,而是道理本就如此。偏移了天理之处,迟早是要还的,请记住这句话。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