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124)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陆澄这里问的问题,其实是已经在心体修炼上达到一定境界后所产生的疑惑,就是他对那些容易辨认草的清除工作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需要探讨一下那些似麦实草的东东了。

  但感觉阳明将病根只说成好色、好利、好名三种,也恰好陆澄只是提出了这三个方面来提问,阳明就其所问而开其悟。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扩展开来谈,如好怒、好惰、好傲等等,凡是性情上的偏私之处,皆是病根。这些偏私之处的共同特点是心没有摆在天理的窠臼里,心稍微游移出天理的窠臼。其在游移天理不远之处的心念起处就是闲思杂念,由于其偏移天理不远,心中那个负责监察职责的“知”心,往往对这些念头会产生姑息之念。

  光这样讲道理,过于抽象,举个例子吧,自己知道早上早点起床,活动一下筋骨,有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当早上从甜蜜的睡梦中被刺耳的闹钟吵醒时,你看了一下窗外在寒风中摇曳的树枝,又感受了一下被窝内那温馨的暖意,在心底对自己说,今天太冷了,明天再起床锻炼吧,在主观私意的笑脸说情下,监察机构的内心良知很快被“感化”了。于是,一个继续在被窝内再赖一会儿的决定很快被达成了。赖到再不起床上班就要迟到的时刻,你匆匆从床上爬起来,做完必须做的事情,开始了你一天的生活。相信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

  在床上稍赖一会儿,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小小私意,甚至不把它当作恶,可以归类到闲思杂虑的类别,但是这个闲思杂虑的根在于“好惰”上。喜欢容易的,厌恶难的,这是人的通病,因为其恶小,所以很少有人会在这里纠结太多。但是从阳明心学的体系中看来,小恶也是恶,心体不能在此处下力,姑息养奸,便是心体没有“纯”于天理之处。

  比阳明更早的刘备刘皇叔,也很早洞悉了其中的玄机,虽然刘备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学说体系,但是他说过的话和阳明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刘备在给自己儿子刘禅的遗言中是这样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虽小,但是只要合于天理,虽小而不可轻视,恶虽小,但只要发于私欲,虽小而必去之。一国之君在临终之际对自己的接班人敦敦教诲以这样的话,其中的深意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实学的人深思。

  本来话说到这里,差不多也就说透了,但是《菜根谭》中的有句话放到这里也很有萝卜找到坑的允当,所以不避赘言之嫌,我也引用到这里,以和同道共勉: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