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126)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基本情况介绍完毕,我们来看阳明对“气”与“志”关系的理解,阳明认为,“志”和“气”这两样东西,是共生共灭的生死兄弟,“志”在的地方,“气”肯定出现在那里,“气”在的地方,“志”也必然出现在那里,他们之间没有谁主谁次的关系。至于孟子说的“夫志,气之帅。”的话,阳明先生只是用了四两拨千斤之功,说了句“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说”就轻松化解。

  用代入法将阳明关于“气”和“志”的关系的话还原一下,心之念虑所在的地方,就是生命力所在的地方,或者说生命力所在的地方,就是心之念虑所在的地方。“功可强成,名可务立”这两句话来自《淮南子》,我这里还想附加一句,“话可硬说”,你亚圣孟子也好,朱圣人也好,就算直白的说了“夫志,气之帅也”,我王阳明就是硬生生地将你抵挡过去,抚摸了半天腰间飞刀的王阳明并没有射出自己的飞刀,而是突然间挥出两掌,分别击向朱熹和孟子,令人称奇的是他这两掌用的竟然是不同的招数,左掌是至刚至阳的降龙十八掌,直取朱熹,一下子将朱熹震到十丈开外,右掌竟然使的是化功大法,将孟老夫子的内功轻松化解,令其短暂性功力全失,全无还手之力。

  搞笑归搞笑,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下阳明这段说法的真实用意。从前面的段落中,我们知道,综合法是阳明先生钟爱有加的讲学方法,一个连“知”与“行”都可以从学理上合二为一的牛人,很难相信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在他手里被揉捏成一个,他的这种思想方法其实也是儒家祖师般人物的孔子那里的正宗嫡传,具体佐证就是孔子说过的“吾道一以贯之”这句名言。阳明这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按他的一贯思路,“志”就是“气”,“气”就是“志”,快刀斩乱麻,一刀封喉,这才是阳明一贯的讲学风格,只是这次同时面对朱熹和孟子两大绝世高手的发难,阳明不得不应付着对上两招,为了给对手留面子,没有使用自己的看家绝学——一刀封喉式的综合大法。

  说了这么多,阳明心目中的“志”和“气”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志”是“心之所念虑也”,当人发出这个念虑时,发出这个念虑的原动力是什么?不就是人的“生命力”吗!石头为什么不能发出念虑,因为她没有“气”这个生命力,所以从这里看,“志”凭什么当“气”的“帅”?那岂不是说“气”是“志”的帅了?非也,生命力(气)既然是一种力,按照物理中力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力是有方向的,那么这个方向又是谁决定的呢?是人的念虑啊,就是“志”啊!就是说,只要有方向,决定方向的就是念虑(志),那你说,我不要方向行不行?不行,不要方向就不是生命力(气)了,生命力(气)的特征要求其必然有方向。所以,关于“志”和“气”的先后问题,就像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永远也纠缠不清。虽然阳明没有办法证明“志”和“气”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他绝对可以证明他们是无法分出主次的,这也正是他在这里可以击倒朱熹,化解孟子的原理之所在。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