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程颐得出了结论,“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家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言,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必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但是这里有点问题,程颐说的“降而自卑”,应该是指的说话的态度、方式,采用鄙夫所能接受的交流形式称之为“降而自卑”。但是他开导鄙夫所用的“道”,(这里说的“道”是方法、原理的意思)是没有尊卑的,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开导方法,这种“道”具有没有感情色彩的普适性,又有什么尊卑可言呢?
但是程颐后面说的“贤人之言,必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我觉得就产生了逻辑上的混乱了,前面说的“必降而自卑”是指沟通的方式、态度,是实现“道(方法、原理意思)”的表现形式。而后面说的“贤人之言,必引而自高。”就有问题了,因为你程颐这里说的“贤人之言”,到底是说“道”的表达形式,还是“道”的表达内容呢?如果是“道”的表达形式,却又说“‘必‘引而自高”,难道贤人回答一个鄙夫提的问题,也打着学院派的腔调和他谈,那不是鸡同鸭讲吗?连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都不懂,又如何称得上是贤人?书呆子还差不多吧?如果是“道”的表达内容,那正好可以用阳明这段的回答来反驳,“道”无处不在,哪里有什么高下之分,一个苹果从高处掉下来,无论是落在奥巴马的办公桌上,还是掉在茅坑里,其中的“道”是同一个的,那就是地球有引力这个定律,没有高下之分的。
总之,程颐这里的话存在逻辑上的混乱,很容易找出其中的自相矛盾。不过在我看来,阳明也没有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反驳他,而是自说自话的表达了一通道无所谓高下,而是普遍存在的观点,并且说了如果贤人非要拿出一种学院派的调门来和鄙夫谈道,就是在装A和C之间的那个字母了
热门推荐
3月9-10日!来「临沂新年车展」-点击领免费门票>>>
3月临沂新宋开年特惠中!①免费送<国际会展中心·新年车展>门票②订车送3888元大礼包③现场抽大奖④订车抽奖:行车记录仪+车载吸尘器!
066
【原文】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①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末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②’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