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搬出了显微镜,拿出了解剖刀,下面我开始解剖阳明的这些话并观察之。阳明这句话,闪烁着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思维套路,阳明早年是钻研过佛家思想的,所以在《传习录》中,总能嗅到某些佛门禅宗的气息,这毫不奇怪。
将一日的时间说成了一元,用《格言联璧》中的一句话来注解一下: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请特别注意后半句中的“千古在此一日”俨然就是阳明这句话的翻版,无非换了一种更简洁明快的表达形式。
一日说成是一元,阳明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浓缩的总是精华”这个道理。还是在强调心学的“即时性、当下性”,前面的段落我们已经反复谈到过,妨碍人心把握天理良知的最大障碍往往是两种,一种是过去,一种是未来,无论是深陷在过往岁月之美好回忆的不能自拔,还是沉浸在幻想着天堂盛世般的不远将来,都会让你的心智偏离于对真实当下的确切把握。这对于心学的修习者来说,不是一个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大问题,大问题。
阳明煞费苦心,将一日描述成一元,从学理上,可以讲通,就像前面说的“滴水藏海”一样,大海虽然广袤无边,但是每一滴水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它就是一个大海。宇宙同样无边无际,但是每一个人身,都是一个个独立运作的小宇宙,那么阳明说一日就是一元又会有什么问题呢?
从这里对话的具体内容看,当他的学生提问问题,劈头就说“世道日降”时,阳明已经敏锐地察觉,这个学生的心已经开始向别处跑了,说“世道日降”这些话题,固然是寒暄聊天时的优良谈资,但是,有志于心学修养的人脑海中填满这些东西,确实没有多大意义,只能表明你的心已经跑远了。心学的特点是务实但绝不是功利,是谨严但绝不是拘谨,是精微但绝不是琐碎。这其中的境界,非当事者自身体悟不能得,非语言所能尽述。
如果将一日当作一元来度过,这里又和西方某著作中说的“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的论述异曲同工了,他们二者共同的用意是告诫人要用恭敬端正的态度对待今天,对待当下。每一天都是一个天地轮回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上苍恩赐,那么又有哪一天是可以玩忽度过,可以得过且过的呢?
这里通过对时空的压缩来凸显生命存在的庄严性,其良苦用心还在于儒家所敦敦教诲的“诚”和“敬”这两个字上。西方人的恭敬思想来自于宗教,不过宗教终归还是人的宗教,不是猪马牛羊的宗教,虽然自己贴了一个神秘化的“来自于上帝的启示”的标签,但上帝也毕竟是人的上帝。中国人不谈上帝,不谈宗教,提倡恭敬端庄永远不脱离人心,不标榜宗教其实已经囊括了宗教的宗旨,比起西方的表述其实更为直捷明快。化用一句歌词作为这段的归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和当下的良知热情相拥……”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