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
【原文]】
问:“名物度数①,亦须先讲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②,自然无施不可。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③。”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④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⑤皆是‘不器’⑥。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①名物度数,“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事类物品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特征。“度数”也称之为“制度”, 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举例,鸟兽草木之物皆有名,可以称为名物,仪式礼节刑政等规范制度可以称之为度数。
②中和,《中庸》中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③知所先后,则近道。出自《大学》,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④夔、稷, 夔是古代音乐家,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稷即后稷,周的始祖, 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经被尧举为“农师”。
⑤素富贵四句,出自《礼记。中庸》里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⑥不器,器作为一物,可以在某一方面适用,但不能通用,不器就是不偏于一用的意思。
【译文】
有人问:“名物度数,也需要先学习掌握吗?”
阳明先生回答说:“人只要修养好自家的心体,用也就在其中了。如果养好了心体,真的有一个未发在心中,自然就可以发而符合于中节之和,自然就可以无所不可为。但如果没有这种程度的修养心体,就算预先熟稔了世上众多的名物制度,也与自己没有切身的关系,只是临时装点一下,自己却做不来。但也不是说将名物制度全然不理会,只是要‘知所先后,则近道’。”阳明又说:“人要根据自己的天赋来造就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像夔对音乐,稷对于种植,都是由于天生的资质和兴趣爱好与所从之业相吻合而造就了他们,成就了他们的,也是在于他们的心体纯乎天理。具体的运用也都是在顺应天理处而得来的,然后被称之为‘才’。达到纯乎天理之处,也就能做到‘不器’。如果让夔和稷互换一下职业,他们应该也能同样做到很出色。”阳明又说:“像‘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都是‘不器’的表现。这只有那些能把心体养得正的人方能做到。”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