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原文】
曰仁①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①曰仁,即徐爱,徐爱字曰仁。
【译文】
徐爱说:“心就像镜子。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以程朱为代表的那些格物之说,像是在以镜照物,在照的上面用功,却不知道镜本身昏暗,怎么能照呢?(阳明)先生的格物,像是磨镜而使之明,是在磨上用功,镜明后也不耽误照。”
【解析】
这一段是徐爱说的,虽然不是阳明先生的原话,但是其思想宗旨却也是阳明心学的正宗家传,所以也收录在此。徐爱是阳明先生最得意的门生,他曾经将徐爱比作是自己的“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阳明讲学时,四方慕名而来者云集于其门下,有时候阳明也没有精力一一接引,所以后人推测,这一段话很可能是徐爱代替阳明接待四方求学者时说的话。
以心比镜在前面的第024节已经提到过,这里徐爱稍有发挥的是将格物比作磨镜,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阳明说的格物是指将心中不正的念头扭转为正,这和朱熹所说的去格一个个外物是完全不同的。朱熹的方法看似博大,其实是缺乏要点,类似于扬汤止沸,用力多而收效微;阳明的方法却直捣黄龙,一语中的,类似于釜底抽薪,用力目的明确且能立竿见影。
阳明所说的格物过程看似是全在心上做功夫,不涉及到外,但是须要知道,阳明这里的心并不是内在的那一团血肉,心不是真空,而是处于一个“必有事焉”的行云流水永不居的状态,它一方面要求不执泥于我见和私意,另一方面又不会脱离世间的具体事物而孤零零的存在。所说的“磨镜”的功夫,就是去除我见和私意的功夫,这些东西像是蒙在镜上的灰尘,磨掉它们,心方能澈照万事万物。
这段的意思用语言来阐释,我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建议大家还是在自己内心自我体验才是,陆游不是说过吗,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心学的我们,更要时时刻刻将这句话刻在心底。
054
【原文】
问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得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解析】
这一段意思明了,不用翻译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所以不再翻译。整段的关键词是“道”字。在正统的教科书中,阳明心学都是作为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唯心主义而被提及的,在作为反面教材被提及时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陪衬唯物主义的正确和伟大。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