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105)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问“哭则不歌②。”

  先生曰:“圣人心体自然如此。”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① 中和,出自《中庸》,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② 哭则不歌,出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是日哭,则不歌”。

  【解析】

  这里是说了三句话,前面两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要人自己不要著一点自家的意思,第一句是在抽象的谈理论,点明心体不能留有一点私意,只要有一点私意留存,就可能产生过或者不及的偏差。第二句是举了一个《论语》上的具体生动的例子,陆澄问为什么孔子哭了就不唱歌了,这里的唱歌当然不能执泥于文字理解为引吭高歌,而是一种愉悦情态的发之于声的表露状态。

  “为何哭则不歌”也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大有深意的好问题,陆澄能问到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在心学的修炼上是进行过精微细致的思考的。这里多说几句,有些有志于阳明心学而又有畏难情绪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学了心学,那多累啊,见了美女心中不能产生好色的情绪,路上捡了2000块钱也不能产生贪欲,早上想睡会儿懒觉都觉得阳明在天国的目光在深情的望着自己而感到芒刺在背以至于不得不按时起息。学了心学,将会剥夺我全部的人生追求与享受,那我活着还有啥意思呢?算了,还是走自己的路,让阳明说去吧!于是,那些捧着《传习录》热情了三分钟后的朋友,很快将这本佶屈聱牙的古董丢到犄角旮旯里,继续在自己所溺习已久的习惯中进行着自己的人生。

  心学真的是要压抑全部的人生趣味吗?把人塑造成一个个死人脸一样的道学先生吗?那些践履心学的人都是天天在吃糠咽菜卧薪尝胆而至于形拘神苦吗?凡是这样看待心学的人这种想法本身已经有了偏失了。孔子都要哭则不歌,遇到哀伤之事,哭本身就是在顺情于天理,遇到可喜之事,笑本身也是在晓畅天机。这都是符合良知的本然啊,关键是要知其所止,哭后生活还要继续,生命中的下一个节目必然会接踵而来,此时你要与物推移,心随境迁,与时俱进。笑后烦忧还会若隐若现,你还要恭敬应对,莫要得意忘形,以至于乐极生悲。这才是心学达于化境时所揭示的真谛。所以才说“圣人心体自然如此”。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这句是讲在克服主观私意时的功夫要务求精纯,本质仍是一个为学之心是否“诚”的问题。还是引用《菜根谭》上的一句作为这句最好的注脚,“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