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103)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然后,陆澄又拿出文中子的“续经”来说事儿了。从徐爱和陆澄都不约而同从文中子“续经”这件事儿挑刺可以看出,文中子搞“续经”的事情在当时的读书人中还是比较有争议,应该也是当时知识界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作为文中子坚定支持者的阳明只说了句:“续经亦未可尽非。”陆澄就追问为什么。这里用了“良久”两个字来描述阳明回答前的状态。阳明没有立即回答陆澄的提问,而是思索了很久。心学功夫的开山鼻祖都要思考许久才能回答的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很不简单,但是它的不简单却不一定是出于问题本身。

  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阳明回答这个问题时,到底是有着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因为阳明思索良久后的回答也很含蓄和隐晦,他只是说了“更觉‘良工心独苦”这句,就没有更多的解释,搞得很像如来佛祖的“拈花微笑”一样玄妙难解。“良工心独苦”出自杜甫的诗句,杜甫在《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中有“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的诗句。意思是一个工艺精湛的工匠(在追求工艺精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苦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外人难以感同身受的苦谓之“独苦”)。

  对于“续经”的问题,在徐爱录中,阳明已经很详细的回答过徐爱了,阳明即使在这里没有详细回答陆澄,我们也可以通过他对徐爱的回答,来了解他对于“续经”问题的真实看法。区别在于,阳明回答徐爱时,是相当坦诚的,是一种知无不言的回答。我们无从得知陆澄在问类似的问题时,阳明和他的弟子们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情况下,但是可以看出阳明此时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是有所顾虑的,他好像是一方面要坚持自己一贯的观点,但同时又在小心翼翼的注意不要刺激某些人一样。

  这里我只能揣测着说一下,读古人的言行事迹,必须要知人论世,就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阳明当时也是和孔子一样,是在向很多学生讲学,当然文中子讲学走的也是这个套路。也可以理解,在当时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报纸的年代,要更好的传播一个人的思想,除了聚众讲学,也真的没有更好的传播手段。

  开始阳明学说影响不大的时候,还相安无事,但是当阳明心学影响增大之后,他的思想就难免和当时据统治地位的朱熹学说产生了冲突,据史料记载,官方还曾经一度将阳明的心学斥之为“异端”,我想,阳明可能就是迫于当时官方舆论的压力,在谈到这个在主流观点中不被看好的文中子时多少有些顾虑,所以才产生这种欲言又止的状态。而他和徐爱讲学的时候,所面对的学术环境应该是比较宽松的。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