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第五十九章积德
本义: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通述:
治理民众和对待上天神灵一样,不能应一时之急,就像收割庄稼,而收割庄稼,取决于早期的耕作,而所说的早期耕作,主要是看有没有长期按规律耕作。
因此,反复长期按规律做事,叫做重积德,重积德,则可克服各种困难,如若能克服各种困难,那么,这便是成为一种无法估量的力量。有了这样一种力量,国家就可以维持长治久安,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有了它,国方可以长久。所以我们在种庄稼时,将这种重积德而产生的力量称为根深蒂固,因为它符合长久之道。
释义:
治人:治理和对待民众,要像侍奉
事天:对待上天神灵
“啬”,古同“穑”,意为收割庄稼。
早服:早为准备。
重积德:德即安规律办事的行为,重积德,指坚持长期按规律办事。
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根本、原则。
图引:
上一章中,作者认为,遇上将自己鼓吹成明君贤臣的为政者,其实他早已背离自然之道。遇上这样的为政者,不要当成是福运,因为它往往隐藏着祸端。因此,主张为政者隐。
那么,如果那些想有所作为,又有强权和威权的为政者隐了,谁又来解决那些大的危险和困难呢?
作者认为,治国和对待天神灵一样,靠遇到急事,来求神灵是靠不住的,也就是说,等天下出现了大的问题,再请威权者来处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可能是赶走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只老虎。
因此,要像收割庄稼一样,庄稼长得好不好,等最后看收成,是于事无补的,真正要做的,是平时多耕作。也就是说,只要坚持长期按规律办事(重积德),各种问题便不会累积起来,因此,就算没有威权人物,也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才是远比遇到圣贤明君更为强有力的力量。有了这样一种力量,国家长可以长治久安。如果则一个国家的安危系于伟大的君王身上,是不符合长久之道的。只有坚持长期按规律办事,才会长治久安。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道德经》注解版--第五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