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第四十一章:德之道
本义: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通述:
上士闻自然之道,会努力去实行;中士闻自然之道,将信将疑;下士闻自然,嘲讽大笑。
如果“自然之道”不被下士所嘲讽而笑,那么,说明它的境界和认知,和下士在同一个层面上,也就不足以被称为需要被人认知的天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能让人内心明了通达的天道,听上去好似多有阴暗。那些先进的思想,听上去好像会让人觉得是阻止人们前行。那些简单平坦得如同大路般的的天道,好似偏离了常规。
崇高的行为好似峡谷一样不显眼;广大的德行好像总有不足;刚健的德行好似怠惰;那些本真的行为反而看上去有瑕疵。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世界上最大的方正是没有边角,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神仙之音,凡人是听不到的;最大的天象,反而没有形状。道不自显,只有隐在德之中,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释义:
建言:立言。
纇:反常,这里指偏离了常规
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图引:
本章作为整个《德经》引言部分的最后一章,讲德行之道。即道隐无名,以德彰之。
本文先列举了三类人对道的态度,来引出,无论是对道还是德,只要你去推动它,总会引发非议,而这些非议,是极为正常的。
但放下这些非议,我们要清楚“德”是用来做什么的,它应当遵循的规则又是什么?那就是,以德彰道。只与上士行道德,不与下士论是非。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道德经》注解版--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