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第五十章生生
本义: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通述:
人出世为为生,入地为死,从出生的那天起,便开始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可长寿者,十之有三,属短命者,十之有三;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有百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是因为他太在意能否自生,有意延长生命长度,一心想着保养肉体,延长寿命,强生恶死之心太重,反促死之。据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懂得生生之道,故可以生而不死,故无死地。
释义:
出生入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生之徒:徒,应释为类。生之徒即长寿之人。
十有三:十之有三。
死之徒:属于夭折的一类。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却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生之厚:指生命的的长度,生生之厚,指有意延长生命长度,一心想着保养肉体,延长寿命,
摄生者:把握生命的人。
入军不被甲兵:战争中不被杀伤。
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范围。这里指生而不死的情况。
图引:
本章辨证思想浓郁,围绕“生生”二字展开。
作者先是以人的寿命长短说起,引出有类人,本来可以长寿的,但是因为怕死,想有意延长寿命,强生恶死,到最后,子欲生之,反促死之,反而死得更快。
古代凡是具有思辨议论色彩的文章在写作中,都善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本文即是一例。表面在说人身的长寿,但只是作为喻证而已,并无意讲解长寿本身。秦始皇建立秦朝二十年,灭亡得那么快,其原因之一,就是子欲生之,生之厚,反促死之。
作者强调生子最,反促死,来反衬作者的另一观点:“以其不自生,故得长生。”
作者后面以各种都没有对善生者造成威胁的险境为喻,来指出,善生者,无死地。善生者,善生他物,“生生”一词中,第一个生,是自生,第二个生,是生他,是使他物生,故名善生。善生他物者,以其不自生,故无死地。
如果统治者只为一生延长自身政权寿命,那么,就如同秦始皇一样,他所做的一切,都最终有可能是在促使政权早亡,如果这个政权不是通过奴役和剥削民众而存在,也不是通过压制和欺骗民众而存在,相反,它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使民众得到生养,那么,它便是善生他物者,因以其不自生,故无死地,不管是遇上任何危险或波折,都会化险为夷,无法伤害到它。
下一章中,作者接着本章的话题,继续深入讲解。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道德经》注解版--第五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