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6)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③司徒,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时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④敬敷,恭敬慎重地传布实行。

  ⑤五教,五种伦常之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⑥《尧典》,指《尚书。尧典》。

  ⑦“克明峻德”二句,指《尚书。尧典》中的“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克:能。峻:大。九族:以自己为本,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

  【译文】

  徐爱问:“《大学》里的‘在亲民’这一句,朱熹先生说应该改为‘新民’讲,接下来的一章的‘作新民’文句,似乎也可以作为朱熹先生说法的凭据。先生认为,应该遵从旧本作‘亲民’讲,这也有什么根据吗?”

  阳明先生回答说:“‘作新民’的‘新’字是自新的意思,与‘在新民’中的‘新’(的意思)不同,怎么能以此作为证据呢?‘作’字与‘亲’字相对应,但是不是‘亲’字的意思。下面讲的‘治国’、‘平天下’处,都对‘新’字没有阐释和说明。比如说‘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都是‘亲’字的意思。‘亲民’就好像孟子所说的‘亲亲仁民’的意思。对他们‘亲’就是对他们行‘仁’的意思。因为老百姓之间缺乏亲和,舜让契作为司徒官,敬慎地传布五种伦常的教,所以称之为‘亲之也’。《尚书。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就是《大学》中的‘明明德’, 《尚书。尧典》中的‘以亲九族’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就是《大学》中的‘亲民’, 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说的‘修己以安百姓’中,‘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是兼有教育和培养的意思。说‘新民’就觉得意思偏了。

  【解析】

  要完整理解这一段的意思,必须先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好读一下《大学》的原文。朱熹改动《大学》原文这段公案,说来话就多了,抻开了来写,足以出一本专著,以南怀瑾先生的讲义为底本的《原本大学微言》一书,有对这段公案的详细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此书。

  朱熹改“亲民”为“新民”到底是对是非,非我的学力所能妄加论断,这里为了避免枝蔓过多,仅限于在阳明思想体系的范围内简略谈一下。这里就依照阳明驳斥朱熹之非的论述脉络,从中窥探阳明家学的宗旨。我们先来看下《大学》的原文的开头一段文字: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