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4)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原 文】

  先生于《大学》① “格物”诸说,悉以旧本②为正,盖先儒③所谓误本者也。爱④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⑤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⑥,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⑦,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⑧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⑨。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①《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宋时从《礼记》中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后来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四书”之一。

  ②旧本,指《礼记》中《大学》篇,程朱认为《礼记。大学》有讹误,就改了抽出后的《大学》的章句。称旧本是为了和程朱改后的版本相区别。

  ③先儒,指程颐、程颢兄弟二人和朱熹。

  ④爱,即徐爱。

  ⑤二氏,指佛家与道家。

  ⑥居夷三载,王阳明因为得罪宦官刘瑾,于正德二年(1507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五年(1510年)升任江西庐陵县知府,在贵州龙场前后三年,因当时龙场的地理位置偏远,民尚未开化,所以称之为“居夷”。 ⑦謦欬(qǐng kài),原意是咳嗽,比喻人的谈笑。

  ⑧牝牡(pìn mǔ),雌雄。

  ⑨骊黄千里,出自《淮南子。道应训》,秦穆王使伯乐求马,使者报以牝而黄。使人取之,则牡而骊(深黑色),穆公不悦。伯乐叹谓人只见其外而不见其内,见其粗而不见其精。及马至,果千里之马。

  【翻译】

  阳明先生对于《大学》中“格物”等说法,都以旧本为准,也就是程朱他们所说的误本。我刚听说时感到惊愕,然后怀疑,再之后就是殚精竭虑,互相比较着就教于先生,才知道先生的学说就像水是冷火是热一样(砸到地上就是一个坑)无可质疑,就算过一百年出现的圣人其所说的范围也无法逾越先生的学说。先生的聪明智慧乃上天所授,却平和乐观和蔼可亲,不注重穿衣打扮的外在修饰。外人知道他少年时豪迈不羁,还曾经充当过一段文学青年,而且还是佛家和道家两大门派的热心票友。所以匝一听到先生的学说,都称先生是标新立异、刻意炒作。却不去认真省究。他们不知道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惟精惟一之功,实际已经超凡入圣,其学说功力已经达到纯纯粹粹,大中至正之境界了。**夜在先生的门下修炼,但见先生的学说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刚学好像很浅近,而真学下去会越来越感到深不可测。十余年来,竟未能窥见到其边缘!世上的某些人,有的仅与先生有一面之交,有的是连先生的一点音容笑貌都未曾接触过,还有的本身就怀着忽略轻视先生学说的愤青心理,而后就急不可待的想在刘翔完成110米栏比赛所用的时间之内,凭借风传的说法去主观臆断地揣测先生的学说,这怎么可能呢?就是那些追随先生身边学习的人,听先生的讲学, 也往往是得一而遗二,只抓住一些鸡零狗碎而遗弃了先生学说的精髓。所以我徐爱完备的记录下平日听先生讲学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听课笔记,而和同道中人分阅共享,以资探讨订正。,这样算是做到了没有辜负先生的一番敦敦教诲吧!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