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千古之谜----试论《老子》的思想体系(15)

道德经 kai 暂无评论


很显然,老子提出这个处事之道的理论根据就是量质互化、物极必反的哲理。所以,作为一种处事之道而不是品德而言,这种凡事能够知足,能够适可而止、“功遂身退”的原则与要求,是防止遇事走极端而造成物极必反的恶果的有效方法。也因此,老子才会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天之道也”,而不是指什么个人品德问题。不过,这种处事之道的难点就在于这个“适”字,也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住这个“适当时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过头了,就是火候不足。所以,理论上知道知足和适可而止并不难,但真要把它落实到实践中却并非一件易事。而这方面立竿见影的最典型事例,当然莫过于现代资本市场如股市中的投资运作或买卖行为,那才真可叫做是“世事如棋局局新,适可而止谈何易”哪!

有些人把这种处事之道和个人品德混为一谈,认为“功遂身退”的原则是一种“见好就收”、“捞一把就走”的投机心理和行为,是对自己理想和事业的不忠诚,因而不但不应提倡,还应该批判。其实,这与老子作为处事之道而言的“功遂身退”风马牛不相及,根本就是两码事。


8、避险求胜之道


凡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证自己首先立于不败不死之地,然后再谋求成功,这就是老子提出的从事高风险行业的处事之道。如他在第50章指出: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经历了出生入死的战斗过程,能够顺利活下来的兵卒有三分之一,不幸死去的兵卒也有三分之一,而最后能够死里逃生、逃脱险境的兵卒还有三分之一。其原因何在呢?就是依靠自己坚强的求生欲望、毅力和努力,他们才得以活了下来。

曾听说那些善于保护自己的人,在山陵地行走不回避犀牛和老虎等猛兽,在战斗之中不会被敌人刀兵所伤:犀牛无法撞到他,老虎无法抓到他,敌兵无法砍到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总是首先立足于不死之地的缘故)。”


在64章又指出: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安静的东西容易把握,还没影的事情容易筹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分割,细微的东西容易扩散。未雨绸缪,措施要采取在事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整治要进行在祸乱未现之时。合抱的大树,由细微的嫩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软弱的泥土筑成,登高百仞,第一步从脚下开始。

强为者必然会失败,固执者必然会失算,因而圣人不做主观强为之事,故而无失败,从不主观固执什么,故而也就不会失算。

民众做事情,总是在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候失败,因此,能够从头到尾始终坚持谨慎从事,则就可以避免这种失败。

所以,圣人追求他人所不追求的境界而从不看重难得之货,学习他人所不学的道理而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能够辅助万物之自然发展而从不敢自行其是)。”


在这里,老子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这不但是对生死悬于一线的战士的忠告,同时也是对一切从事高风险行业如从事商战、资本投资等类行业者的警示。“善执生者”之所以能够做到“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履险如夷,从容不迫,就是因为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于其未有”、“未乱”之时早已成竹在胸,想好做好了保证自己“无死地”的措施和保障的缘故。如此才可能产生“矢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的效果而保障自己有胜无败!

所以,“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未雨绸缪,凡事早作安排,于细微之处见功夫,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慎终若始”,先保障自己能够立于不败不死之地,然后再求其胜而不存任何侥幸心理,这就是老子教给我们的避险求胜之道!


老子的方法论就象一个聚宝盆,内容丰富、举不胜举。比如,老子此外还提出了高明似水、求静无争、曲枉顺变、谦退戒躁、重师爱资、自知自爱、默默无名、勤于思考、注重修养、节俭慈爱、善于藏拙、以身作则、调和知常等一系列处事处世之道,都是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由于含义都比较直接明确,较少引起误会,因而我们也就不再在此画蛇添足、一一解论了。



五、学者与思想家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说对老子的思想体系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粗略了解。而这种了解所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一位仙风道骨的神仙道长,而只是一位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历史中首先并唯一提出了一个完整、相对科学的世界观和博大深邃思想理论体系的伟大哲人。所以,把老子称为人类历史中遥遥领先、杰出而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和哲学家,这完全是实事求是的评价,而没有任何阿谀奉承之嫌。当然,老子的玄论,尤其是他的历史观,也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但它这种缺陷乃是老子所处的时代所造成的,是老子本身必不可免而具有的历史局限性所带给他的必然结果,就象我们今天以及历史上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这种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和限制一样!所以,老子达到了他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然而就是面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这样一位伟大哲人的伟大深邃思想理论体系,我们不知其会成为什么人的何新先生竟然可以轻飘飘地一言以蔽之而全盘予以否定:“总的来看,在理论上,老子是一个失败者”,并为了证明他的这种狂妄结论而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似乎凭借着那些外国人的理解和评价,就真可以置老子于他所论定的“失败者”的死地了。我们不知道何新先生如此行为的动机如何,也许他真的就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通今博古、学盖中外,从而对老子的思想理论体系不屑一顾。但若真是如此,那他就完全可以象老子一样,根本用不着任何旁征博引,只需拿出他自己相应的正确思想理论体系来取而代之即可,事实胜于雄辩,因而也完全用不着拉什么黑格尔、白格尔等大旗作虎皮来替他撑腰。但事实却是,除了这几块虎皮,我们根本没有看到任何属于他自己的有价值的从而能够取代老子思想的东西!这既是最后的事实,也就是最后的结论!那么何新先生为什么会具有如此胆量去全盘否定一位旷古未闻的伟大哲人呢?这使我不能不想起一位小说作者的名言:无知者无畏!我是流氓我怕谁!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破解千古之谜----试论《老子》的思想体系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