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29)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现在我们再来孟子的性善论,首先来看孟子关于“大人”和“小人”的定义,孟子说“养其大体者为大人,养其小体者为小人。”他这里说的大人,指的是那些能约束好荀子说的“性恶”的人,或者称之为君子。那么再回头看荀子对人性恶所得出的结论,是要依靠师和法,前面我们说了,法依然是靠人制定的,而带头制定法的人肯定还是从“师”这个群体中产生的,其实荀子要约束人性中的恶,依靠的只是“师”,他所说的师其实就是孟子说的“大人”。

  孟子提倡性善,并不是他没有看到人性恶的存在,相反,他和荀子一样,对人性的恶的一面有无比清醒的认识,但是,他认为,性恶不是人所追求的目的,死盯着性恶而不放与人性是相违背的,人的生命存在的本身于人而言就是上天所赐之善表现在人身的体现。常言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生者”是向上,进取,奋进;阳刚之意,这种欣欣向荣的生命体现,就是善的体现。

  而对于人性恶的一面,在孟子这里被看作“养其小体者为”的小人的作为,这个群体的存在虽然也很普遍,但是他们只能代表一种违背人性善的从属支流,虽然从学理的意义上而言,恶应该是和善平分秋色的半壁江山,但是从人文精神之蓬勃向上的角度而言,孟子还是毅然扛起了性善论的大旗。孟子的性善论,本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情之本然,认为“羞恶、辞让、辞让、恻隐”这四心是人所本有,那些所谓的丧失此四心的人,并不是真的丧失了,这四种心是人人本来就有,是不会丧失的,但是却可能被人的私欲所遮蔽。

  性善和和性恶的表述,就像是面对同一个是下雨天的天气,荀子说,今天是一个阴雨天,而孟子说,今天是一个看不到太阳的天气。孟子表述中所逗透出来的东西就是,即使面对人性中最恶的情形,我们依然能感知到在遥远处依稀可见的性善火苗的跳动。

  010

  【原文】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①。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