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11)

阳明心学 kai 暂无评论

  问题也来了,“至善”的产生毕竟脱离不了事物,阳明凭什么将第一位的这把交椅赐予心体,而不是世间的万事万物呢?这是个好问题,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所激辩不休的焦点也就在于这头把交椅之争。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可以从逻辑上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唯物主义的那套说法,在学校的教科书中我们大家都已经学过,此处不再赘述。现在我们走入阳明先生的内心世界,来探寻他的建立自己学说的肇始心结。

  按唯物主义者的论述,“物质、规律”这些东西是无论人的存在与否,他都是在那里的,这没有问题。但阳明的视角不是这样的,世界的万事万物,甚至还包括了人自身的内外感受,在人本身没有参与进来之时,它只是一片毫无意义的死寂。“物质、规律”这些东西对于一块石头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石头没有感知,没有生命。宇宙万物虽然不是特意为人而存在的。但是没有人的意识的参与,宇宙万物无论是混沌未开还是井然有序,都只是一出自歌自舞自开怀单调乏味的独角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阳明将人的内心对世界感知的能力放在“主”的首位,将具体的万事万物放置到“宾”的客位,也就是阳明认为世界的事事物物只有在心参与进来之后才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就是阳明看待世界的视角。在《传习录》的后面的内容中,阳明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去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放在这里,正好可以印证阳明思想立论的根基。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主”与“宾”是互依互存的,没有“宾”,你这个“主”又是谁的“主”呢?所以阳明也说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的话,这样表述就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了。同理,没有“主”,你又是谁的“宾”呢?虽然是依存,但是以人心为主,这正是阳明心学的特色,阳明先生本身的事功,也印证了这种世界观所造就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时是多么给力。

  上面所讲述的,也就是阳明心学的最大玄机,而在这段《传习录》的开篇第三段,就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在那里了。这样讲不知道您看明白了没有,没明白也没有关系,在后面的段落中还会反复讲到这些概念,在用多种角度阐释之后,相信是可以体悟明白的。

  【原文】

  003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精解(转载) 天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