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版--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 kai 暂无评论

注:

第二十五章 源

本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通述:

有一物,一体混沌,浑然天成,故先天地而生,它寂静无声,也空虚无形,以他自己的方式运行,并不为人们所说的善恶而改变,它生不不息,循环不止。它便可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道”。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循环不止。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道要效法与地脉,地脉要效法于天道,天道则效法于“道”,而道效法于大自然,大自然生生不息,。

释义:

物:指“道”。

混成:一体混沌,浑然天成

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独立而不改:以他自己的方式运行,并不为人们所说的善恶而改变。

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图引:

这一章,讲大道源起,并引出四样东西,天道、地脉、人伦、自然。

作者认为:人伦(人伦,主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应当以效法于地脉(地脉,指社会发展规律,总指不同的自然历史经济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规律,人们主动参与社会规则的制定与形成,又客观被社会规律所影响和改造。这里的地脉,与道德经中所言的社会道德相对应。)。而地脉,应当效法于天道(指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之间的总和),而天道,应当效法于大自然,效法于生长收藏、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

作者在这儿,从源头讲起,帮世人理顺了几样东西的效法之道。

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人伦和地脉,加起来,都应当被归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作者之意,人伦应当效法于地脉,这是针对当时及后世盛行的对周公儒家学说及周礼有意曲解的情况而言,作者在讲,你们所说的人伦之道,应当效法于地脉,,而地脉应当效法于天道。也就是说,不管是周公还是谁定的学说,不管是约定俗成还是人为设定的规则,都应当效法于天道,也就是遵从于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这是对周公“敬德保民“思想的根本性捍卫,同时又指说,天道则效法于大自然,也就是生长收藏,生生不息原则。

作者在这一篇中,正本清源,认为任何学说思想,以及社会规则,都是对道的不同程度的偏解,不是自然按这些学说思想或社会规则运行的,而是这些人伦及地脉(指社会道德)都应当效法于天道,天道应当效法于大自然。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道德经》注解版--第二十五章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