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版--第十七章

道德经 kai 暂无评论

注:《道德经》 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第十七章:实

本义: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通述:

太古时期给人赋予灵性的造物主,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但人们并不会知道他的存在,那些比次之的皇天上帝,人们亲近他们并且称赞他们。比他们更次的人间帝王们,人们对他们是畏惧他们。等到了后来,更次一些的君王,人们对他们则显得对他们轻慢了许多。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他们的言行不足以取信于众人,是因为他们过于放任自己的言行,没有遵道而行,按规律办事。

而皇天上帝,太上,则仿佛什么都没做一样,更不会轻易发号施令,他们却能够功成事遂。当你问人们,太上他们是教你们怎么做的,都有哪些要求,你们才能够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存,不会有大的祸患呢。人们会回答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释义:

太上:太,指太古时期,上,指天,因古人认为天有生育万物之功,被古人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因而称为天帝或上帝,这里的太上,指太古时期的给人以灵性的造物主。

不知有之:指人们并不会知道有太上的存在。

侮:不尊重、轻慢。

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图引:

在上一章中,作者提到,要虚空自己的偏私之心,才能与万物共存。这一章继续深入讲解。

作者先引出了太上,说没有人知道太上的存在,但却是他给了人们以灵性。后面的皇天上帝,也受到了人们的赞扬,他们都是做事做得看上去很少的。然而,后世的帝王,无不被世人所畏之侮之。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紧跟着引出了自己的论点,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失信于民,而失信于民的原因,是他们过于放任自己的言行,没人遵道而行。而与此相反的是,皇天上帝,太上,则仿佛什么都没有做一样,更不会轻易发号施令,但他们却能够功成事遂。原因是他们更懂得遵从自然之道和人性之道,不会把自己的偏私之言行强加给世人,世人则可以日用道而不知,就像你问世人说:你们为什么捕鱼时只要大鱼不要小鱼啊?他们会回答你说,我们本来就这样啊。

因此,只有让每个人懂得如何依道而行,他们才会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存,而不会有大的祸患。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道德经》注解版--第十七章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