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详解全文(19)

启蒙 kai 暂无评论

3頳(音chēng)鳞:红色的鱼。頳,红色。鳞,代指鱼。

4白堕:人名,姓刘,为南北朝时北魏河东(今山西)人,善酿酒,其酒醇美异常,名声远播,高官贵族都以之为馈赠佳品(见于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后便以白堕作美酒的代称。碧沉:即绿沉,凡物之深绿色者均可叫绿沉。碧沉茶,一种绿茶。唐人曹邺《故人寄茶》诗有“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的句子,就是形容碧沉茶味道之美的。“沈”,古同“沉”。

5笳(音jiā):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的一种管乐器,其声悲怆,为少数民族所习用。初时卷芦苇叶为之,后来以竹管制造。

6长(音zhǎng):使……扩大、使……生长。移:使……移动。实际上是月亮移动而使梅花之影映上窗纱。

7筚篥(音bìlì):也作觱篥,又叫悲管、笳管,也是笳一类型的管乐器,本出两域龟(音qiū)兹国,后传入中国。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注  释】   

1凹(音wā):四周高中间低。中古此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入声洽韵字,一个是平声爻韵字,此处用的

37/41

是它另一个后起读音,是个平声麻韵的字。

2菽(音shū):豆类的总称。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晋书·隐逸传》。陶潜家贫而嗜酒,任彭泽县令后,下令全县的公田都栽上秫谷,说:“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让我经常喝醉酒就足够了。)其《和郭主簿》诗也说“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秫(音shú),带粘性的高粱、粟谷等,可酿酒。下联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邵平,通常写作“召平”(邵、召古音相同,此二姓都是周武王的大臣召公的后裔),秦明时广陵(今扬州一带)人,封东陵侯。秦灭亡之后,邵平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瓜味甜美,人称东陵瓜。畦(音qí),田地、田陇。
4竹根:一种盛酒的器具。南北朝时庾信的《奉赵王惠酒诗》中即有“野炉然(燃)树叶,山杯捧竹根”之句。一壶之酒: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参见卷上十一真注。擎(音qíng):向上托举。桐叶:一种盛茶的器具。宋程大昌《演繁露》在《东坡后集》卷二《从驾景云宫诗》“病贫赐茗浮桐叶”下注解说,当时皇上赐茶,部不用通常的荼盏,而用一种颜色雪白、形状像桐叶的大瓷碗。啜(音chuò):饮。卢仝(古tóng):唐朝人,号玉川子,家贫好读书,隐居不求仕进。《玉川子集》卷二《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中描述饮茶之后的感觉说:“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喫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

驰驿骑,泛仙槎, 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
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
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寔闲客生涯

【注  释】   

1诗债:别人求诗或索取和诗,自己尚未酬答,如同欠他人之债,故称诗债。

2仙槎(音chá):在天河中浮游的竹筏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每年八月,天河渡口有一木筏来去凡仙两界,从不误期。)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梁书》卷51《处士》。南朝梁的范元琰(字伯珪,又字长玉)节操高尚,为乡里所敬重。有一次,小偷越过园沟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发觉了,担心小偷返回时掉到沟里,特地砍了棵树,偷偷地架在沟上,让小偷方便过沟。小偷看到后十分惭愧,从此之后,一乡人再也没有小偷小模的了。下联出自《晋书·孝友传》。晋人桑虞字子深,有瓜园在宅北几里之外,瓜果刚成熟,有人翻进围墙偷瓜。桑虞知道后,想到墙头插有防盗的荆棘,小偷如果被人发现而逃跑,则有可能被刺伤,使命令看瓜的奴仆挖开墙,替偷瓜的人开出一条逃跑的路。小偷知道后,向桑虞叩头请罪,并归还所偷之瓜,而桑虞却将瓜都送给了偷瓜人。

4这是两个典故。上、下联均由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大夫,深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小人诬陷,被放逐;顷襄王时再遭诲毁,被贬谪。他看到小人当权,故国日趋衰落,自己却无法挽救,伤心己极,便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岳阳的汨罗江投水而死。贾谊,河南洛阳人,年少即能精通数家的学说,汉文帝召为博士,号为才子。后因政见不同而遭大臣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郁郁不得志而死。参见卷下二萧注。

5箧(音qiè):竹制的箱子,古人多用以装书。士流:读书人。活计:借以谋生的用具或手段。茶鼎:唐杜荀有诗:“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寔(音shí):此字有二义,一为“是”(判断词),一通“实”(确实,副词)。单从下联来看,二义均可通;如果结合上联来看,其相对应位置的“乃”是副词,那么将其解释为“确实”更符合对仗的要求。

第二段注,凹,据《故训汇纂》凹字条下:“凹,或作洼。”洼,《广韵》属下平九麻,《平水韵》属下平六麻。疑《声律启蒙》或据此用韵。凹,一般读作āo,《汉语大字典》说一读wā。

七 阳

38/41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

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

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
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寄于重阳

【注  释】   

1五帝:传说中上古的五位贤明的帝君,具体之人各书所言不一,如《易·系辞》说是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舜。《史记·五帝纪》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帝王世纪》则说是少昊、颛顼(高阳)、高辛、尧、舜。三王:古代二位贤明的天子,一般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

2绛(音jiàng)宵句:原注说,唐明皇(玄宗李隆基)有绰宵殿。下联所说为唐裴度之事。唐宪宗时,裴度因平定蔡州刺史吴元济叛乱有功,封晋国公。文宗时,裴度因宦官专权,自知政事已不可为,便请求罢相归隐,于河南洛阳午桥种植花木万株,中建别墅,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饮酒作诗于其中。

3这是两个典故。《宋书·卷29·符瑞》说,南朝宋大明五年正月初一,天降大雪,右卫将军谢庄下殿巡查,雪花都堆积在他的衣服上。他上殿报告孝武帝刘骏,皇帝认为这是很吉祥的事,“于是公卿作《花雪诗》”。唐李商隐《对雪诗二首》之一“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温谢庄衣”,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下联出自晋朝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我32岁那年,头上开始出现黑白相间的头发。)

4兰汤:用兰草熬出的热水。南朝梁的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题名为隋杜公瞻的注解说:“按,《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可见古人有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用兰草熬水沐浴的习俗。汤,热水。重阳:农历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声律启蒙》详解全文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