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影:闪电的影子。
3八千路:此处是用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意思,全诗见卷上二冬注。廿(音niàn)四桥:出自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全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廿,二十。
4总角:代指年幼之时。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束为两股,形状似角,分置两旁,故称总角。垂髫(音tiáo):代指儿童或童年之时。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故称垂髫。髫,儿童下垂的头发。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题名为西汉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卷五。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只鵩鸟停在他家房屋上。长沙的风俗,鵩鸟所停之家,主人死,故贾谊为了排遣忧伤而写了《鵩鸟赋》。贾谊,西汉人,学问渊博,有政治才干,汉文帝召为博士,升太中大夫。后得罪权贵,出任长沙王太傅,死时仅33岁,湖南长沙现还有贾太傅祠。伤鵩(音fú)鸟,因鹏鸟而悲伤。鹏鸟,一种猫头鹰之类的鸟。下联出自《尚书·金滕》。据《金滕》篇的说法,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临时代理执政),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散布谣言,说周公想篡权,并与商朝的遗民联合密谋造反。周公说:我如不暂时掌握政权,天下就会大乱,我无法向死去的先王先公交代,我宁可灭掉管、蔡,也不能让周朝的天下毁掉。于是发动东征,消灭了叛乱的管蔡集团,并作诗向周成王表白自己的忠心,据说《诗经》中的《幽风·鸱鸮》诗,即是周公为此而作。就,成功,此处指诗写好了。鸱鸮(音chīxiāo),亦作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
6逸兴:清逸脱俗的兴致。俄尔:也作俄而,双音词,忽然、顷刻、一下子。长亭:秦汉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为行人休息及送别践行之所,故后代以长亭代指送别之处。黯然:双音词,很沮丧的样子。
第一段注, 《说文》:“轩,曲輈藩车。”又,《集韵》:“轩,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由此引申出“窗户”义。
第一段注, 谣从古至今都是歌谣的意思,就我所见没有看到有资料说这是一种文体。当然,如果歌谣也算一种文体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31/41
第二段注, 对《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的翻译太直接了,我们没有必要照搬。
第三段注,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一般的说法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这个说法不很准确,因为至少《战国策》就有纪传体色彩。虽然《战国策》编订年代较晚,但是部分篇章成书年代要早于《史记》。另外,说“董仲舒精通儒家经典”,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这个说法也不算很对。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的代表,他能够称得上“精通”的,大概只有《春秋公羊传》,因为秦焚书坑儒之后,能够看到的典籍很少,精通一经已经很不容易了。
第三段最后一联,下联当出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上联似亦当有所本,可叹潇雪才疏学浅,未能详尽。
三 肴
风对雅,象对爻, 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
龙夭矫,虎咆哮, 北学对东胶 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
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
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注 释】
1风对雅:见卷上九佳注。象对爻(音yáo):象和爻都是《周易》中的术语。《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叫做爻。《周易》以六交配合而成象,象即卦所显示出来的形象。总论一卦之象的文辞叫大象,单论一爻之象的文辞叫小象,也可统称为象。大象和小象都是借卦爻所示之象,来推演人事形势变化的文辞。[由于爻的符号无法显示,此段注释省略了部分文字。]
2螵蛸(音piāoxiāo):螳螂的卵块,此处代指螳螂。
3夭矫:伸展自如、强健有力的样子。
4北学:周朝的学校名。《礼记·王制》说:“周人……养庶老于虞庠。”东汉郑玄解释说“虞庠,亦小学也。”而《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一句下,清代的孙诒让解释说“虞庠有二:一为大学之北学,亦日上庠;一为四郊之小学,曰虞庠。”据孙氏的解释,北学为周代的大学之一。东胶:周代的大学《礼记·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东汉郑玄解释说:“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5潘岳:字安仁,因曾任晋给事黄门侍郎,故亦称潘黄门。他擅长文学,特别擅长诗赋,文章辞藻艳丽,《秋兴赋》即潘岳因秋日萧杀天气的到来而有所感怀而作。边韶:字孝先,东汉桓帝时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以文学知名,曾教授生徒数百人。据《后汉书·边韶传》记载,边韶曾白天打瞌睡,学生们便偷偷地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肚子大),懒读书,但欲眠。”
6群黎:百姓、庶民。黎,众多。泰: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为上下联系通畅之象,故其象辞说:“天地交(天地沟通),泰(很顺畅)。”参见前注。
蛇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
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 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
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
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注 释】
1虺(音huǐ):毒蛇,有人认为即蝮蛇。蜃(音shèn):大型的贝类功物。古人认为大蜃吐气,能在海而上形成海市蜃楼。
2麟薮(音sǒu):神兽麟麟聚居的地方。薮,本指植物茂盛的沼泽地,引申指万物聚居之处。
3桑苞:桑树的根部。
32/41
4何妥:字栖凤,北朝至隋之间的人。《隋书·儒林·何妥传》说,何妥从小就十分聪明,北周武帝时曾任太学博士。此人学问渊博,口才出众,但不能宽容待人,喜欢品评人物,非难他人。苏夔在太常(掌管礼乐太庙祭祀之事的机关)“参议钟律”(参加讨论乐器钟的乐律),大部分朝臣都同意他的意见,只有何妥不问意,百般指责。皇上让大家讨论,大臣们多支持苏夔,何妥又上“封事”(一种密封的奏折),“指陈得失”,并指责这些人是互相勾结的朋党。子云:西汉扬雄的字。扬雄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语言学家,他曾模仿《周易》作《太玄经》,有人嘲笑他说此书不合时宜,扬雄便作《解嘲》以阐述自己的淡泊自守思想。
5甸:远郊。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杜预注,郭(外城)之外叫做郊,郊(近郊)之外叫做甸。
6五音: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古代分别以宫、商、角(音jué)、徵(音zhǐ,此字在表达这个意思时不能简化为“征”)、羽来称呼,统称之则叫五音。另外音韵学上以喉、牙、舌、齿、唇为五音。此处的五音是指前者。包:包容、包含。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据说葛国(诸侯国)与商汤王(天子)为邻,葛国借口没有祭祀用品而不祭祀祖先。商汤王供给它祭祀用的牛羊,葛国国君将其吃掉;商汤王供给它祭祀用的谷米,葛国国君又将其吃掉,并抢夺商汤王送给老人小孩的食物,如不交出,则杀掉(《尚书》上称之为
“葛伯仇饷”)。后来商汤王因
转载请注明:奇门网 » 《声律启蒙》详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