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段,学习路径图,让我们大家知道学到那里了!
奇门遁甲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三式绝学之一,奇门遁甲具有时间、空间、方位等特点,既科学又神奇,人人可学人人可用。初学者宜先从预测开始学习,预测娴熟以后就可以进行战略性的运筹使用。应用于个人运势、学业、婚姻、财官运、公司运营等无不神奇应验。
学习可分为6个阶段、步骤:
第一步,学习八卦图,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个卦分别代表不同的五行、方位、时间、形状、季节
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十天干、十二地支,古代人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来代表年、月,日、时。每个天干代表不同的事物,形状。每个地支则代表不同的方位、生肖、时间等。
这部分内容正式我们上一篇的内容!
第三步,学习和理解九星(天任、天冲、天辅、天英、天芮、天柱、天心、天蓬)、八门(开休生伤杜景死惊伤)、八神(值符、腾蛇、太阴、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这些符号只需要进行理解思考,不可硬背。
第四步,学习奇门遁甲起局(其实现代有很多的起局软件,手机和电脑、在线排都可以,可以忽略)起局的方式方法不是最重要的。
第五步,能不能进门的关键一步,学习奇门遁甲框架,奇门遁甲思维导图,或者奇门象意反推法。学会观看单个宫位当中像形像意组合,一旦你过了这一关就势如破竹。
第六步,每个用神的落宫(如:代表父亲的符号是年干,落在坤宫,代表同学的符号月干落在离宫)然后对那个宫位里的符号组合起先读像,提炼出你要预测事项的结果,经常使用总结经验即可峰造极。
今天继续九宫八卦、二十四节气,只有掌握了这些奇门遁甲的基础知识才能学习去,否则后面估计看都看不懂了!!!
九宫八卦
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每个宫的名字都是按照八卦来命名的,九宫简单的可以看作3X3的九宫格:
玩数独的人太熟悉了吧。把这九个格里分别天上八卦及洛书的数字,基本九宫的九宫八卦图就出来了
这张图里包含的内容就非常多:方位、时间(北方对应冬,顺时针冬、春、夏、秋四个正方位)、阴阳、五行,以及数(洛书)!
这里我们简单说说五行、八卦!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大家一定要搞熟,后面的推演离不开这个。
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是有五性属性的,八卦五行属性分别为:依照次序便是:乾、兑(金)、坤、艮(土)、震、巽(木)、坎(水)、离(火)。
把这个八卦的五行属性带到上面的九宫格内,每个宫的五行属性就出来,例如坎宫属水!中宫之数为五,寄于坤宫,属土,所以中医上说,土运化四方!
总结一下:奇门遁甲术的框架是后天八卦与洛书的结合,四正卦,震东三,离南九,兑西七,坎北一,四隅卦为艮东北八,巽东南四,坤西南二,乾西北六,中为五。
下面来点轻松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昨天就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春分吧。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严格来说是属于阳历的,所以,按照阳历来推算节气,每个月的节气所在的日子相对固定。
节与气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农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季月节气表
季 | 春 | 夏 | 秋 | 冬 | ||||||||
---|---|---|---|---|---|---|---|---|---|---|---|---|
月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冬月 | 腊月 |
节 | 立春 | 惊蛰 | 清明 | 立夏 | 芒种 | 小暑 | 立秋 | 白露 | 寒露 | 立冬 | 大雪 | 小寒 |
气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小满 | 夏至 | 大暑 | 处暑 | 秋分 | 霜降 | 小雪 | 冬至 | 大寒 |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在《黄帝内经》中,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按照岐伯原话,这可是上帝的秘密,这里就告诉我们:五天为一侯,三侯15天一个节气。也就是说天气每5天一小变,15天一大变。气候气候的侯就是从这里来的。
八卦七十二候
奇门遁甲排局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这里我们先把八卦七十二候关系搞明白,最好记住了
八卦象征着天上的八种风向和地下的八个方向,又与每年的个“节”相对应,每节有三气,每气有三候,因此八节就有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具体配置于下:
冬至一宫坎卦、立春八宫艮挂、春分三宫震卦、立夏四宫巽卦、夏至九宫离挂、立秋二宫坤挂、秋分七宫兑挂、立冬六宫乾卦。
上面这个图是八卦九宫图的另一种形式,相信都能看出来吧。